穩定幣週報|納斯達克尋求股票上鍊;Figure IPO大熱

09-25 , 15:51 分享


本週的核心事件,毫無疑問是 Hyperliquid 社群圍繞原生穩定幣發行的競標戰。這是一場價值 55 億美元浮存金的博弈,不僅吸引了 Frax、Ethena 等 DeFi 原生力量,也讓 Stripe 與 PayPal 等金融科技巨頭悉數入場,使得穩定幣的競賽早已超越加密圈。


這是去中心化協議首次大規模試圖挑戰金融科技的利潤模式。各專案競標方紛紛選擇將浮存金收益讓渡給社區,只為獲得最稀缺的「分送入口」。由此,這場較量不再侷限於代幣發行,也標誌著穩定幣邁向「從發行到分送」的關鍵轉折點。


隨著穩定幣的發行門檻不斷降低,可以預見,未來將會出現更多社群與品牌發行自己的穩定幣,將收益回饋給用戶與生態。 「貨幣主權」正從理念走進現實,逐漸成為業界的新共識。


市場概況與成長亮點


穩定幣總市值達$287.876b(約 2878.76 億美元),週環比減少$353.58m(約 3.54 億美元)。市場格局方面,USDT 持續保持主導地位,佔 58.88%;USDC 位居第二,市值$72.012b(約 720.12 億美元),佔 25.02%。


區塊鏈網路分佈


穩定幣市值前三網路:

· 以太坊:$154.314b(1543.1 億美元)

·以太坊:$154.314b(1543.1 億美元)

·294.億美元)

· Solana:$12.465b(124.7 億美元)


週成長最快的網路 TOP3:

· M By M^0 (M) :+20.77%

數據來自 DefiLlama


55 億美元浮存金將花落誰家:Hyperliquid 的穩定幣發行權爭奪戰


在 Hyperliquid 社區,價值 55 億美元的穩定幣競標進入關鍵階段。表面上,這只是推出一枚名為 USDH 的原生穩定幣,本質上卻是在重新分配儲備金利息。過去,這部分每年數億美元的浮存金收益集中流向 Circle、Coinbase 等發行方和分銷商(55 億美元 USDC 佔了總供應量的達 7.6%,而 Circle 由此累計獲得超 1.2 億美元的利息收入,如今仍每天進帳約 62 萬美元),而 Hyperliquid 社區希望透過新存託社區將自己的收益存起來。於是,一眾競標者紛紛拋出優渥的條件,Frax、Ethena、Agora、Sky 等甚至願意將 95% 甚至 100% 的利息讓渡回社區。這意味著,穩定幣發行本身已經不是獲利點,而是進入分送層的入場券。 Hyperliquid 的用戶網路和流動性地位,足以讓原來的「發行商獨享收益」的模式失效,而這正是 USDT 一度壟斷利潤的核心邏輯,如今被徹底顛覆。


各路競標者的提案路徑各不相同。 Frax、Ethena 等 DeFi 陣營傾向於「套娃」模式,依托 Hyperliquid 的 USDC 儲備鑄造中間層,再錨定發行 USDH,藉此擴張自家需求池並反對社區收益;Native Markets 以 Hyperliquid 社區主導者的身份加入競標,聯合 Stripe-Bridge 推動 USDH 成為 API等級的資產,具備法幣出入金與多鏈支付的能力,可望透過嵌入現實商家的長尾滲透實現擴張。相較之下,Paxos 則是聯合 PayPal,借助其龐大用戶與商家網絡,以自上而下的力量推動穩定幣快速落地。前者代表的是漸進式、開發者驅動的擴展邏輯,後者則強調即刻觸達與效率覆蓋,兩者體現了穩定幣分發的兩條道路。 #p#分页标题#e#


預測市場 Polymarket 的數據顯示,Native Markets 的勝算已超過九成。無論最終結果如何,Circle 依賴儲備利息的模式已被動搖。隨著「發行即服務」(STaaS)的擴散,穩定幣賽道的護城河將從儲備規模轉向分發管道。 Hyperliquid 的競標可能是這一轉變的第一個案例,但不會是最後一個。這意味著未來我們將看到更多社群和品牌選擇發行自己的穩定幣,將收益回流社群、生態與用戶,「貨幣主權」將逐漸成為新的產業共識。



Stripe 最具潛力的利潤引擎:分發權的貨幣化


上週,Stripe 正式宣高台推出自研的 Tempo 支付鏈,至此固定循環貨幣支付的全棧清承擔最終結算。單獨來看,這三個項目均不具備獨特的優勢,市場上已有許多同類產品。但當它們被 API 化並統一編排進 Stripe 的網絡時,穩定幣就不再只是「多一種支付方式」,而成為支付調度層的核心組件,讓穩定幣在跨境、微支付和可編程支付中的優勢,能夠與傳統通道進行最優組合,從而解鎖新的商業模式並捕獲更多元化的價值。這意味著,對商家而言,前端幾乎